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唐代。钱珝。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江行无题:钱珝的《江行无题》共一百首,写了诗人沿江而行时的所见所闻,也写了诗人的感想。这首诗是第十二首。
翳:荫蔽。
乔木:高树。
维:系住。
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
厌兵:厌恶战争。
《江行无题》组诗作品是作者被贬为抚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不宁。当时,杨行密与朱全忠等在长江一带混战,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诗人对混战的军阀十分痛恨,有感而作这组诗。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
钱珝。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题李伯时元祐内厩五马图黄太史书其齿毛。元代。赵孟頫。 五马何翩翩,萧洒秋风前。君王不好武,刍粟饱丰年。朝入阊阖门,莫秣十二闲。雄姿耀朝日,灭没走飞烟。顾盻增意气,群龙戏芝田。骏骨不得朽,托兹书画传。誇哉昭陵石,岁久当颓然。
立冬日有怀京师诸友。明代。潘希曾。 东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晓色开。五日新正浑醉里,百年残梦又春来。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寻芳联辔满金台。
竹洲诸侄孙小集永嘉蒋子高有诗次韵。宋代。戴复古。 美景能兼乐事难,愁来唯仗酒遮拦。昂藏病骨兼诗瘦,料峭春风带腊寒。乔木尚疑前辈在,好花应笑老人看。忍抛明月先归去,输与诸郎彻夜欢。
寓京二首。宋代。俞桂。 车马滔滔厌软红,湖边秋意属西风。木犀初放荷花老,买个船儿学钓翁。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六十四。。释宗杲。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虽然不许默照,须要人人面壁。
上饶道中杂咏三首 其二。宋代。李纲。 鬓毛萧飒寸馀冠,蒙犯风霜却岁寒。但使孤忠能感激,岂辞远谪备艰难。苍苍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泻暮湍。独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团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