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秋感

宴清都·秋感朗读

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据词中意,此词应作于苏妾即将离他而去,而词人尚在淮地出差之时。

  “万里”三句。言词人身处广袤的江淮平原,山山水水尽收眼底。在愁闷中凝视西方,茫茫暮色中夕阳正一点点地收敛起余晖。“天低”三句。“断江”、“淮甸”,即指词人身处的江淮平原。因淮水出海口被黄河故道所夺,故淮河也称“断江”。“甸”,即淀。系淮河各处淤积成的湖泊,所以也叫“淮甸”。“天低”句,系孟浩然“野旷天低树”诗句的脱胎换骨。此言词人身在旷野,只见天边的树显得异常低矮,潮汐在淮河的原入海处分道,大路在一个接一个的湖泊之间迂回延伸。“吟鞭”两句。言词人的马鞭遥指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路边客店,说是将去那里借宿一宵,并且可在那里迎着习习凉风喝上几杯“玉露酒”。“恨自古”两句,承上作结。言从古至今有多少个才子佳人,如果面对着旷野、夕照、孤店、独酌等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出许多寂寞凄凉的感触。这正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祖之处。“才子”,也是梦窗自况。

  “吴王”三句。“吴王故苑”,指苏州吴地,此系梦窗多年寄居的“第二故乡”。“蓬转”,以蓬草乘风飘转无定,喻词人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的生活。此言词人离开苏州后,不知道留在那儿的朋友们有没有再聚会过。而自己却羁留外地,迁居无常,命运多舛。“挥毫”三句,忆旧也。词人紧接自己奔波在外的感叹,想起从前在苏州时与朋友集会欢宴秉烛挥毫,彻夜传杯畅饮的快乐日子,如今就像做梦似的消失殆尽,连所爱的女子也杳无音信。词人苏妾离他而去,在这首词中,略吐端倪。“区区”两句。言自己虽归程未定,路途遥远,但这种区区小事难以阻隔得断他的思念,所以他用片纸表达自己的心曲,并且反复叮嘱带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目的地。“寄相思”两句。又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而从“芙蓉旧院”一句也可看出,词人思念的是在苏州西园故居“芙蓉旧院”中住着的苏妾。此言词人身居客中,追忆在苏州家中曾与苏妾挑灯夜话的情景。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吴文英朗读
()

猜你喜欢

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

八月湖浸天,扬帆入秋色。岷峨雪气来,寒涨潇湘碧。
子真冥鸿志,不逐笼下翼。九女叠云屏,於焉恣栖息。
新诗山水思,静入陶谢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烟客。

()

畅好晴光感不胜,远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发频窥镜,盼到黄昏早试镫。

久坐茶香浓似酒,苦吟诗瘦冷于冰。春来何事关情甚,两度松楸扫未曾。

()

故山馀地亦嶙峋,中有掖垣梧十寻。

自是万金医国少,人皆三事望公深。

()

君不见,东坡调水传佳话,全凭清浊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诗骨清人肺。

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石水斗泥资灌溉。有时汲之供烹啜,不闻饮者比沆瀣。

()

山从远浦尽,路向断桥过。破屋鸣春雨,寒潮送晚波。

故人耀华毂,小隐隔蓬窝。出处从吾好,前川寄一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