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
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
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
勇力不自骄,颇能啖干粮。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
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
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
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挥据胡床。
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
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上田待制。宋代。苏洵。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勇力不自骄,颇能啖干粮。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右手握麈尾,指挥据胡床。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河传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清代。冯煦。 城阙。愁绝。落花时。野戍残旂雨微。峡中一春无雁飞。相思。北来音信稀。十二青楼临大道。春渐老。处处生芳草。杜鹃啼。人未归。路迷。片帆吹又西。
长相思 其二 采花。。丁澎。 郎采花。妾采花。郎指阶前姊妹花。道侬强是他。红薇花。白薇花。一树开来两样花。劝郎莫似他。
狄梁公祠次匏庵韵。明代。王鏊。 歌中妩媚亦诚豪,覆体何人脱御袍。鍊石有方天可补,檿弧无验鬼空号。参苓入笼还为用,稂莠当阶不受薅。南望河阳如在眼,青山无限白云高。
青绞道中。明代。王弘诲。 径转疑无路,溪迷别有槎。乱山一鸟道,深树几人家。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舆图穷岛屿,黎庶遍桑麻。
醉题。元代。张昱。 二月莺声最好听,风光终日在湖亭。清宵酒压杨花梦,细雨灯深孔雀屏。情在绸缪歌《白苎》,心同慷慨赠青萍。方平自得麻姑信,从此人间见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