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
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
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
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
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
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
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高佥事招饮于城西门燕山亭。清代。刘鹗。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咏怀。。曹家达。 幽意值所适,冶游良未然。木末摇东风,溪水鸣溅溅。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贤。岂不愿安静,逼抑成沸煎。不见魏唐睢,挺剑秦王前。
阅见一十首 其三。金朝。边元鼎。 凤纸衔封玉镜台,绣鸾传记已相猜。倾城笑脸千金样,莫对閒人一例开。
为许氏赠妾。明代。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铅华世绝伦。花因解语艳,山入画眉颦。宝髻随时广,罗衣逐态新。坐令幽谷里,无夜不生春。
凉。。弘历。 春雨既优沾,望晴人尽同。朝来徂云净,树杪吹凉风。一慰复一虑,新麦正芃芃。过寒生理妨,踟蹰意无悰。可知为农忧,循环无始终。
写怀。明代。张羽。 心上无俗事,禅余只好吟。命穷甘白屋,身健直黄金。世路剑关险,侯门沧海深。虚名何必尚,吾志在山林。